金魚腦袋記憶很差,所以寫部落格記憶我的感動與感想。
※注意※
所有文章都不以推薦或評論為目的,純粹為個人心得分享與紀錄,不保證正確性。
所有文章純粹是個人日誌,故有許多個人喜好與偏頗。
所有文章都會爆雷!!!!!且不一定會詳述原作故事內容。
維基百科的介紹:
蘇西的世界(The Lovely Bones)是2002年小說,作者為美國作家艾莉絲·希柏德(Alice Sebold)。故事講述一名年輕女孩蘇西,放學後在玉米田遭到謀殺,以蘇西為第一人稱觀點,從天堂觀看他的家人與朋友,在她遇害後往後驟變的生活,至最後走出陰霾面對蘇西去世的事實。小說得到相當良好的社會評價,成為當年的暢銷書籍之一。
介紹有寫到原作者曾遭遇過強暴,所以我想作品中有某些自我投射。
小說的電影改編,由名導演彼得·傑克森,所執導拍攝。已於2009年11月上映。
導演:彼得·傑克森 (魔戒&哈比人系列)
編劇:彼得·傑克森、 Fran Walsh、Philippa Boyens
小說:艾莉絲·希柏德
原著:蘇西的世界
主演
莎柔絲·羅南 (妹妹很適合空靈神秘角色)
馬克·華伯格 (蠻紅的但我始終沒有很留意他,爸爸頭髮很怪,但還蠻會演)
瑞秋·懷茲 (媽媽已經四十幾歲了還是好美好年輕,現在跟007丹尼爾在一起)
蘇珊·莎蘭登 (有梗的外婆)
Amanda Michalka (妹妹)
史丹利·圖奇 (演壞人。有演飢餓遊戲、舞孃俱樂部、美國隊長、是個厲害演員!)
Michael Imperioli (警察)
金魚腦閱片日誌:
2014.12.22
好像不管是英文還中文片名都會讓不知道劇情大意的人會錯意(我想當初應該騙了不少人去看電影發現跟想像中的差很多),這部片其實是有點驚悚犯罪又有些親情愛情劇情片的,總之,就是藝術片啦!我看之前知道這是部小說改編的電影,我沒看過小說,只大概知道女主角是個死去的女孩,所以我就用看藝術片的眼光去看這部片了。
看得時候我想說痾……女主角死了應該不會有什麼超自然的現象吧!?不然這部片就變鬼片了……但還真的有!!!讓燭火搖曳就算了(我是她爸我會嚇死),還附身在陰陽眼同學身上親自己喜歡的人(男同學造型好像麥可傑克森= =”)……媽阿好恐怖……這樣大家都沒被嚇跑,只能說人正真好,然後玉米田是個好恐怖的地方,好多驚悚片喜愛玉米田……
金魚腦通常看電影都是因為有喜歡的演員,而會想看這部片主要是因為看過莎柔絲羅南的<宿主>覺得她很有靈氣很喜歡,結果她這部片就"靈"氣大爆發阿(汗!),一部電影是不是小說改編其實只要看主角的內心獨白多不多就很明顯了,羅南妹妹演戲的語調很適合這種獨白多的角色,像<贖罪>跟<宿主>(也都是小說人物),從小就開始演這樣的角色希望她長大不要被定型,也不要學壞拜託!
其實這部片很多地方我感覺得到有很多寓意,那些樹阿、死後的世界啊、涼亭阿……一堆我猜是在綠幕前拍的東西(毫無顧忌的使用電腦動畫),那些東西一定代表很多意境深遠、非常的文學跟藝術意義,但金魚腦袋懶得一一去深究了(又不是在寫報告),有機會再想吧。
先不管那些艱深東西,我在這部片得到的思考是:如何接受死亡和面對傷痛的方式。環繞著主角的人們對於傷痛的反應各有不同,爸爸是那種反覆回憶不願放棄的類型,媽媽是選擇逃避的類型,外婆(外婆蠻幽默)弟妹跟同學是屬於埋藏的類型(但妹妹也有不願放棄的特質),但大家都不是選擇”遺忘”,我想是因為,曾經在生命中留下痕跡的人是不可能被遺忘的吧。最後大家都接受了女主角的死亡,包括已死的女主角自己,接受改變不了的事實,活的人接受了之後繼續自己的人生,媽媽最後在女主角房間說她愛她那一幕好感人。
我想這個劇可惜的地方是壞人就是”絕對的壞”,我看不出來他為什麼壞,或他是否就是個絕對的壞,要是能多少透露一點壞人的內心層面我會覺得這個故事更有深度。
關於壞人,經過我搜尋後綜合大家的評論就是,壞人之所以壞是因為他享受殺人之後回味那樣的感覺,雖然是個心理變態,但這樣就能了解他的行為動機了,至少他不是必然的壞。
編導方式因為我對藝術片本來就比較寬宏大量所以也沒什麼好挑剔了,說他是驚悚片也是可以,一堆死人還有壞人邪惡緊張的氣氛營造得很好,整體而言看完會有一種淡淡的哀愁,對死亡會有比較正向的想法但我希望死掉的人不要來看我拜託!
(摘自網路)
小說與電影使用同一段蘇西的話結束:「我的死或許讓他們的生活失序,但假以時日,生命終將長出新的骨幹〈bones〉,大家的心像是一副互相交織的骨幹,不管身在何方,無論時間如何奔流,都將會逐漸地擴展和伸長,生命的圖樣會發展出新的面貌。」